
在白葉枯病菌存在的場所,如病株的組織和谷粒、病區灌溉水或田水、病田土以及一些帶菌雜草的根部等都可分離到白葉枯病菌的噬菌體。這種噬菌體對白葉枯病菌有一定的?;?。白葉枯菌的噬菌體在形態、物理性狀、血清學特性和寄主范圍等方面存在差異,可區分為不同類型。在白葉枯病的研究中,噬菌體可用于菌系區分、種子和其他材料帶菌的監測、病菌的侵染來源研究以及病害發生趨勢的預測等方面。
白葉枯病菌不同菌株間致病力有明顯差異。根據在IR26、Javal4、南粳15、特特勃和金剛30等5個鑒別品種上的反應,我國白葉枯病菌可分為7個致病型。長江流域以北以II型和I型為主,長江流域以H、IV型為多,而南方稻區以IV型為多,在廣東和福建還有少量的V型。
自然條件下,白葉枯病菌主要侵染水稻,也可侵染陸稻、野生稻、菱白和李氏禾、鞘糠草及程殼草等李氏禾屬雜草,但不普遍。人工接種時還可侵染馬唐、雀稗、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但出現癥狀較水稻為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