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紋枯病的癥狀
時間:2022-04-27 08:45:02 來源:未知 點擊:次
水稻紋枯病(ricesheathblight)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廣泛分布于世界各產稻區。我國水稻紋枯病發病面積近1600萬公頃,每年損失稻谷近1100萬t。隨著矮稈品種和雜交稻的推廣種植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紋枯病發生日趨嚴重,尤以高產稻區受害嚴重。紋枯病主要引起鞘枯和葉枯,使水稻結實率降低,癟谷率增加,粒重下降,一般減產5%?10%,發生嚴重時,減產超過30%。
水稻紋枯病從秧苗期至穗期均可發生,以抽穗期前后為甚,主要危害葉鞘、葉片,嚴重時可侵入莖稈并蔓延至穗部。葉鞘發病先在近水面處出現水漬狀暗綠色小點,逐漸擴大后呈橢圓形或云形病斑。條件適宜時,病斑迅速擴展成大型不規則云紋狀病斑,邊緣暗綠色,中央灰綠色。天氣干燥時,邊緣褐色,中央草黃色至灰白色。發病葉鞘因組織壞死,可引致葉片枯黃。葉片病斑與葉鞘病斑相似。葉片發病嚴重時,葉片早枯,可導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濕度大時,病部長有白色蛛絲狀菌絲及扁球形或不規則形的暗褐色菌核。后期在病部可見白粉狀霉層(擔子和擔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