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鄭州歐柯奇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營蟲情測報燈,孢子捕捉儀,高空測報燈,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氣象監測站等!
鄭州歐柯奇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創造全球儀器中心 引領農林食品儀器發展
全國咨詢熱線: 130-1769-1806 0371-67897883
解決方案: 智慧農業      高標準農田      智慧鄉村      智慧茶園      智慧溫室大棚     
當前位置:主頁 > 技術支持 > 蟲害圖庫 >

單爪螨的發生規律

時間:2023-03-14 10:32:58 來源:未知 點擊:

一、分布與危害
       為害木薯的單爪螨又名木薯綠螨(cassava green mite,CGM),屬葉螨科單爪螨屬(Mononychel-lus,起源于南美洲,曾發現有8種單爪螨為害木薯,后經國際熱帶農業中心Belloti進一步確定認為,為害木薯的單爪螨屬種類主要有3個種,分別是木薯單爪螨[Mononychellus tanajoa(Bondor,1938)]、麥氏單爪螨(M.mcgregori Flechtmann & Baker,1970)和加勒比單爪螨[M.caribbeanae(Gutierrez,1987)]。單爪螨主要為害木薯頂芽、嫩葉和莖的綠色部分,以口針刺吸植株冠部的芽、新葉和幼莖汁液。受害葉片均勻布滿黃白色斑點,發育受阻,斑駁狀,變形,受害嚴重時可導致葉片褪綠黃化,甚至畸形,枝條干枯,嚴重時整株死亡。其可隨木薯種苗調運及隨風等進行遠距離傳播擴散,嚴重為害時可使木薯減產40%?60%,甚至絕收。該螨于1971年在非洲烏干達首次發生與為害,曾導致木薯絕收,目前仍是非洲等木薯種植地區的毀滅性害螨。
       麥氏單爪螨是近年來入侵泰國、柬埔寨、緬甸等亞洲國家的單爪螨種類,并于2008年首次在我國海南修州發現,目前在我國的分布區主要為海南修州、云南大部分地區、廣西武鳴及廣東湛江部分地區。
二、形態特征
       成螨:體綠色,雌螨體長350?左右,雄螨體長230?,包括顎體長281?。須肢端感器粗短,長度不到寬度的1.5倍;口針鞘前端鈍圓;氣門溝末端球形;表皮紋突明顯,前足體后端表皮紋輕微網狀。前足體背毛、后半體背側毛和肩毛的長度與它們基部的間距相當;后半體背中毛長度約為它們基部間距的1/2;足I脛節有9根觸毛和1根纖細感毛,跗節有5根觸毛和1根纖細感毛;足II跗節有3根觸毛和1根纖細感毛,脛節有7根觸毛。麥氏單爪螨與非洲、南美洲發生最嚴重的木薯單爪螨無論為害狀、為害部位均很相似,主要區別在于麥氏單爪螨背毛長錐形,頂端漸尖,基部具棘,而木薯單爪螨背毛短,無棘。
       卵:圓球形,產于木薯插條的葉片、葉柄或枝干上。
       幼螨:白色,足3對。
       若螨:綠色,具4對足,無生殖孔,一齡和二齡若螨的體形大小、腹面毛數、生殖孔等可與成螨區別。
三、生活習性
       麥氏單爪螨發育與繁殖的適宜溫度為24?28℃,適宜濕度為75%?85%,適宜光照時長為12?14h,適宜在寬葉木薯品種(系)的中上部為害。21℃下,麥氏單爪螨發育歷期最長,完成1代需15.42d,24?33℃溫度條件下,麥氏單爪螨完成1代需10.83?11.47d。36℃高溫下,麥氏單爪螨完成1代需10.08d,但卵的孵化率顯著降低,僅為32.05%,39℃下麥氏單爪螨完成1代僅需9.83d,但其孵化率僅為13.42%。在21?27℃條件下,麥氏單爪螨后代產卵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7℃下,平均每雌產卵量最高,可達50粒,在30?39℃條件下,麥氏單爪螨后代產卵量隨溫度升高而減少。在21℃下,產卵持續時間最長,為47d,產卵高峰期在雌螨羽化后第2?13天,平均每雌每天最大產卵量為2粒。在39℃下,產卵持續時間最短,為9d,產卵高峰期在雌螨羽化后3?6d,平均每雌每天最大產卵量為1粒。在21℃下,麥氏單爪螨雌成螨壽命最長,為21d,24℃下為19d,27℃下為17.33d,而30℃和33℃下分別為14d和12d。而當溫度超過36℃時雌成螨壽命極顯著縮短,36℃為6.33d,39℃僅為3d。大雨會使麥氏單爪螨種群數量下降。
四、發生規律
       (一)螨源基數
       單爪螨可全年為害,卵可產于嫩葉、葉柄及莖部,可隨插條傳播,枯枝、落葉及插條均可成為翌年螨源。因此,要及時清除受單爪螨為害的枯枝、落葉,種莖要經藥劑處理殺死卵及各齡螨后種植。
       (二)氣候條件
       濕度對單爪螨發育與繁殖存在顯著影響,75%?85%是單爪螨發育與繁殖的適宜濕度條件。無論濕度過高還是過低均會延長單爪螨的發育歷期。當濕度為55%和95%時,單爪螨卵孵化率和后代產卵量顯著降低,雌成螨壽命顯著縮短。當濕度為65%時,單爪螨卵孵化率、平均每雌產卵量以及成螨壽命均與75%和85%濕度條件下無顯著差異,但其發育歷期卻顯著延長。光照主要通過影響卵和前若螨的發育歷期影響麥氏單爪螨總發育歷期,對幼螨和后若螨的發育歷期無顯著影響。麥氏單爪螨需要光照時間長于10h才可正常地完成發育與繁殖,其中12?14h為麥氏單爪螨發育與繁殖的適宜光照時長。隨著光照時間的延長,麥氏單爪螨總發育歷期呈逐漸縮短趨勢。光照小于10h,麥氏單爪螨卵期顯著延長;光照時間為12h和14h時,卵期最短,后代孵化率可達100%,但12?18h光照對麥氏單爪螨卵期無顯著影響。隨著光照時間的延長,麥氏單爪螨前若螨的發育歷期逐漸縮短,光照小于10h麥氏單爪螨后代卵的孵化率顯著降低,成螨壽命顯著縮短,光照時間為6h和8h時的麥氏單爪螨后代卵孵化率僅分別為69.67%和81.36%,成螨壽命僅分別為12.67d和14.33d。隨光照時間的延長,麥氏單爪螨平均每雌產卵量逐漸增加,從光照6h時的32.47粒升高到14h時的45.33粒,隨后開始緩慢降低,光照6?8h和光照12?14h下麥氏單爪螨的產卵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三)寄主植物
       目前國內單爪螨主要寄主為木薯,亦發現為害橡膠,研究發現單爪螨在橡膠上的發育與繁殖與在木薯敏感品種上相當。
       (四)天敵
       捕食螨艾氏新綏螨(Neoseiulus idaeus Denmark & Muma)對巴西塞爾瓦多木薯種植區單爪螨的種群動態監測發現,捕食螨種群密度過大會對其捕食功能產生反饋抑制作用。1989年以前,在哥倫比亞調查到多達32種植綏螨,對單爪螨種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五)化學農藥
       針對單爪螨曾先后篩選出一些有效的殺螨劑,但因一些免費試用未經環境安全性檢測的化學殺螨劑常被散發給木薯種植戶用以防治木薯單爪螨,不僅導致環境遭到破壞,且使單爪螨的抗藥性增強,隨后的暴發成災更加嚴重。
五、防治技術
       單爪螨為新入侵我國熱帶地區的害螨,目前分布范圍在逐漸擴大,因此,需加強檢疫工作,減緩其擴散速度。篩選、培育抗性品系、引進和保護有效天敵及加強栽培管理的綜合防治措施相關研究在非洲烏干達等國家已有報道,并已獲得比任何單獨防治措施更有效和更經濟的控制效果。
       (一)農業防治
       種植時采用無螨害種莖。培育抗蟲新品種可提高木薯的產量和品質。中耕除草、摘除或剪除有螨株及中心株,消除其隱蔽場所,減少螨源;合理施用各種肥料,增強作物的生長勢,提高作物自身的抗螨能力;保護捕食螨、食螨瓢蟲、草蛉等螨類自然天敵;合理深耕和灌溉可殺死大量螨源;玉米、絲瓜、茄子、花生與木薯合理間作,可有效減輕其為害。木薯收獲后及時清理枯枝落葉,集中銷毀,以降低翌年螨源基數。
       利用品種抗性和生物防治為防治木薯害蟲和害螨的首選措施。據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調查報道,在其所有調查木薯品種中易感單爪螨的品種占45%,中等抗性的品種占14%。Benntt和Yaseen報道,單爪螨在木薯不同品種中的種群數量差異大,其中Kru46、Kru15、KruK和Kawanda等品種上木薯單爪螨數量最低。坦桑尼亞地區木薯品種對單爪螨的抗性結果表明,高感品系有Yohana、Chombela、Liongo和Lumalampunu,中等抗性品系有Kayeba、Mabale和Kihony,高抗品系有Mzimbitala、Kongolo、Dalama、NJemu和Kanyanzige。根據葉片短柔毛的密集程度,可判斷品種對單爪螨的抗性程度,而葉片短柔毛的存在與否可作為鑒別木薯品種是否抗螨的指標。Nukenine等研究表明,木薯品種(系)顯著影響單爪螨種群的增長,1月是篩選抗單爪螨抗性種質的最有利時機。
       (二)生物防治
       單爪螨的天敵有捕食性螨艾氏新綏螨(Neoseiulus idaeus Denmark & Muma)和阿里波小盲走螨(Typhlodromalus aripo DeLeon)、蜘蛛、瓢蟲、草蛉、蝽類、薊馬和廮蚊等。由于經濟、效果持久且對環境無害,保護和利用這些天敵進行防治顯示岀更好的前景。
       單爪螨自1971年傳入非洲烏干達后,導致了80%的產量損失,嚴重者甚至絕收,對木薯產業造成了嚴重的威脅。CMB、IITA以及CIAT等國際合作組織通過18年共同合作研究,基本摸清了單爪螨的自然分布范圍,并且發現了單爪螨的重要天敵阿里波小盲走螨是一種捕食性天敵,其被發現后很快即成功應用。該捕食螨是目前非洲、南美洲等用以防治單爪螨的主要天敵之一。1989年以前,在哥倫比亞調查到32種木薯害螨天敵—植綏螨,并成功研發岀一種簡單、經濟、有效的植綏螨飼養方法—Mesa-Bellotti群體飼養法,成功應用于單爪螨的生物防治。另外還發現了木薯單爪螨專性寄生真菌塔氏新接合霉(Neozygites tanajoae)和佛羅里達新接合霉(Neozygites floridana),因其寄主專一,目前也已在很多木薯種植區應用。
       迄今為止,對單爪螨主要天敵的利用也存在一些問題。對巴西塞爾瓦多木薯種植區單爪螨及其兩種天敵(艾氏新綏螨和塔氏新接合霉)的種群動態監測發現,捕食螨種群密度過大會對其捕食功能產生反饋抑制作用,而對單爪螨寄生真菌塔氏新接合霉的調查發現,雖然通過回歸模型已簡單預測到真菌寄生的高峰時間與單爪螨的種群發生高峰期一致,但實際上,在該時間塔氏新接合霉對單爪螨的種群數量并不能產生顯著影響,因為其正處在營養生長階段,不能產生繁殖體,而當葉片已開始脫落,單爪螨種群已衰退時,塔氏新接合霉卻開始流行致病。因此,對天敵的利用要掌握好時間,不能僅根據模型來確定。而從不同單爪螨種群分離得到的塔氏新接合霉具有不同的感染和致病能力,在利用時要考慮地理種群差異。
       (三)化學防治
       螨類的生活周期短,化學殺螨劑的使用易使其增加抗性,而有些殺螨劑還能刺激螨類的生殖和遷移,但在嚴重為害期間,藥劑防治仍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建議化學防治作為木薯單爪螨最后一種防治措施。做好田間監測工作,及時用藥防治,有效的藥劑有阿維菌素、噠螨靈、噻螨酮等。

在線客服
聯系方式

銷售熱線

130-1769-1806

上班時間

周一到周日

公司電話

0371-67897883

二維碼
韩国一级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