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鄭州歐柯奇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營蟲情測報燈,孢子捕捉儀,高空測報燈,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氣象監測站等!
鄭州歐柯奇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創造全球儀器中心 引領農林食品儀器發展
全國咨詢熱線: 130-1769-1806 0371-67897883
解決方案: 智慧農業      高標準農田      智慧鄉村      智慧茶園      智慧溫室大棚     
當前位置:主頁 > 技術支持 > 蟲害圖庫 >

日本長白盾蚧的測報方法

時間:2023-02-15 09:15:31 來源:未知 點擊:

—、分布與危害
       日本長白盾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又名長白蚧、日本長白蚧、梨白片盾蚧,屬半翅目盾蚧科。在國內分布普遍,西自云南、貴州、四川,東至沿海各地、臺灣,南至海南、廣東、廣西,北至陜西、山東,西藏不詳。國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巴西、朝鮮、美國和前蘇聯。除茶樹外,還為害蘋果、梨、李、柑橘、櫻桃、柿、山楂、無花果和丁香等。以若蟲和雌成蟲固著在枝葉上吸汁為害,并誘發煤煙病,致使樹勢衰弱,嚴重時大量落葉,甚至枯死。
二、形態特征
       成蟲:雌成蟲略呈紡錘形,體長為0.6?1.4mm,淡黃色,無翅,腹部分節明顯,臀葉2對均略作三角形,端部尖,第一對較大。雄成蟲體長為0. 48?0.66mm,淡紫色;翅1對,白色半透明,翅展為1.28?1. 6mm;觸角絲狀,10節,各節簇生細毛,末節尖球形;腹末有一針狀交尾器。
       卵:淡紫色,橢圓形,長為0. 2?0. 27mm,寬為0.09?0.14mm。卵殼白色。
       若蟲:雌若蟲共3齡,雄若蟲僅有2齡。一齡橢圓形,淡紫色,長為0.20?0.39mm,足發達,腹末有2尾毛,后期體被白蠟。二齡轉黃至橙黃色,長為0.36?0.92mm,足消失,背面蠟質形成白色介殼,前端殼點淺褐色。三齡(雌)梨形,淡黃色,腹末三、四節前拱,介殼灰白色,且較寬大。
       雄蛹:細長,長為0.66?0.85mm,淡紫色,觸角、翅芽及足明顯,腹末有一針狀交尾器。
三、生活習性
       在長江中下游1年發生3代,以老熟雌若蟲和雄蟲前蛹在茶樹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雄成蟲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卵產于介殼內。每雌產卵10?30余粒。各代若蟲孵化盛期分別在5月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在浙江(余杭),第一代卵發生期在4月中旬至6 月上旬,若蟲發生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雄蛹發生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蟲發生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卵發生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若蟲發生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雄蛹發生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成蟲發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卵的發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若蟲發生期在8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雄蛹發生期在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成蟲發生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湖南(長沙),第一代卵發生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若蟲發生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雄蛹發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蟲發生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卵的發生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若蟲發生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雄蛹發生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成蟲發生期在7月下旬至10月中旬。第三代卵的發生期在8月上旬至10月中旬,若蟲發生期在8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雄蛹發生期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成蟲發生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各蟲態歷期:卵期11?20d;若蟲期23?32d(越冬代可達6個月);雄蛹約20d;雌成蟲壽命23?30d,雄成蟲壽命1?2d。
       雄蟲多于下午羽化,就近交尾后死亡。雌成蟲陸續孕卵、產卵,第一至三代平均分別產卵20粒、16粒、32粒,產畢即干縮死亡。若蟲陸續孵化后從介殼下爬出,各代卵孵化期長短不一,第一至二代約20d,第三代長達2個月之久。
       初孵若蟲活潑善爬,并可隨風或人畜攜帶傳播,在枝葉上找到適合的部位,將口器插入茶樹組織中固定,并分泌白色蠟質覆于體表,逐漸形成介殼。二齡后蛻皮附于介殼前端。蟲口在茶叢中的分布部位隨代別、性別而異,第一至二代以葉上較多,枝干上較少。在葉上雄蟲多數分布在葉緣的鋸齒間,雌蟲多在主脈兩側;第三代多數分布在枝干上,并且分布高度逐代下移。
四、發生規律
       (一)氣候條件
       日本長白盾蚧最適于在20?25℃、相對濕度80%以上的條件下發生。氣溫高于30℃,相對濕度低于70%,對其生存和繁殖均不利。夏季高溫干旱,第二代產卵減少,孵化存活率較低。
       茶園郁閉、偏施氮肥以及臺刈更新的茶園,營養與小氣候均有利于該蟲的發生。幼齡茶園和臺刈復壯茶園受害較重。隨著受害加重,樹勢衰退,蟲口則趨于減少,但卻成為附近茶園特別是新辟茶園的蟲源地。日本長白盾蚧遠距離傳播途徑主要是調運帶蟲的苗木。在小范圍內,風是該蟲傳播的主要媒介(張漢鵠等,2004)。
       (二)天敵
       捕食性天敵有紅點唇瓢蟲(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寄生性天敵有長白蚧長棒蚜小蜂(Mar-lattiella prina)、長纓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四節蚜小蜂(Pteroptrix sp.)等。
五、防治技術
       (一)農業防治
       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及時除草,剪除徒長枝,避免茶園郁閉;低洼茶園,注意開溝排水。局部發生茶園,隨時剪除蟲枝,發生嚴重、樹勢衰弱的茶園,在采茶后進行臺刈,臺刈后的樹樁適時噴藥防治。
       (二)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臺刈或修剪下來的蟲枝,最好先集中在茶園背風低洼處,待寄生蜂羽化后再燒毀;藥劑防治時,應選擇殘效期短,對益蟲影響小的藥劑種類。
       (三)化學防治
       狠治第一代,重點治第二代,必要時補治第三代。施藥適期應在卵孵化末期至一、二齡若蟲期??蛇x用10%蟲螨腈懸浮劑2000?3000倍液(合每667m228?40mL,安全間隔期7?10d)、10%氯氰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合每667m212. 5?15mL,安全間隔期3?5d)、2.5%溴氰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合每667m215?20mL,安全間隔期5?6d)進行防治。

附:測報技術
       1. 鏡檢法    參照常年各代卵孵化期,發生前每5d剪取代表性有蟲枝,用針挑開雌蟲介殼100個,鏡檢卵囊末端近半數已孵化,記作已孵卵囊。當已孵卵囊近50%時,改2?3d查一次,待到已孵卵囊為84%左右時,進入卵盛孵化期,即為防治適期。
       2. 玻管法    在田間卵孵化前,剪取代表性蟲枝,帶回通風處陰干1?2d后,取5枝分別豎立于粗試管內,并用脫脂棉球塞緊管口,抵住蟲枝上端,立于試管架上編號;逐日定時檢查記錄初孵紫色若蟲數,并更換棉塞。當若蟲數開始下降,即為孵化高峰日,再往后推加3?4d,即為一齡若蟲盛孵期(防治適期)。若遇陰雨降溫,應等轉晴后觀察再定。
       3 .物候預測法    在長江下游,日本長白盾蚧第一代卵孵盛期與楝樹盛花期吻合,可觀察掌握在盛花期后3?4d為防治適期。

在線客服
聯系方式

銷售熱線

130-1769-1806

上班時間

周一到周日

公司電話

0371-67897883

二維碼
韩国一级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