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病在玉米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自然條件下,玉米苗期較抗病,在玉米生長中、后期,特別是抽穗以后才發生嚴重危害。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能危害苞葉和葉鞘。

(1) 退綠斑:初為橢圓形小斑,病斑沿葉脈擴展后,形成褐色壞死條紋,周圍呈黃色或淡褐色。
(2) 萎薦斑:初為橢圓形、黃色或青灰色的水漬狀小斑點,逐漸沿葉脈擴大成長梭形,一般長5?10cm、寬1cm左右。有的長可達15~20cm,寬可達2?3cm,后期變為青色或黃褐色。病斑常相互聯合成不規則大斑,引起葉片早枯。田間濕度較大時,病斑表面密生灰黑色霉層(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葉片上出現的病斑類型取決于病菌生理小種與玉米品種抗病基因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