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業防治 管好肥水,既可促進稻株健康生長,又能有效地控制紋枯病的危害程度,是防病的關鍵措施之一。根據水稻的生長特點,合理排灌,以水控病,貫徹“前淺、中曬、后濕潤”的用水原則,既要避免長期深灌,也要防止曬田過度。另外,要注意氮、磷、鉀等肥料的合理搭配施用,有條件的地方應以農家肥為主,化學氮肥應早施,切忌水稻生長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2. 化學防治 根據病情發展情況,及時施藥,控制病害擴展,過遲或過早施藥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一般水稻分藥末期叢發病率達15%,或拔節到孕穗期叢發病率達20%的田塊,需要用藥防治。前期(分藥末期)施藥可殺死氣生菌絲,控制病害的水平擴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藥可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擴展,保護稻株頂部功能葉不受侵染。每公頃噴施40?60mg/L的井岡霉素藥液1100kg。其他有效藥劑有多菌靈、甲基硫菌靈、菌核凈等。

4. 生物防治 利用頡放微生物防治紋枯病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先后發現了一些對水稻紋枯病菌有頡放作用的真菌和細菌。頡頑真菌有青霉屬、鐮泡屬及木霉屬的一些種;頡放細菌有假單胞菌屬和芽抱桿菌屬的一些種及其近似種等。但這些頡傾微生物用于紋枯病的生物防治目前尚處于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