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散黑穗病病株抽穗略早,初期病穗外包一層灰色薄膜,病穗抽出時膜破黑粉狀孢子飛散,只留下穗軸和少量殘留于穗軸的黑粉。健康小麥開花時正趕上病株孢子飛散,孢子經花器侵入小麥,并以菌絲體潛伏于種子胚部。病菌在種子內長期存活,并借種子傳播。帶菌種子外觀正常,可正常萌發,菌絲體隨小麥生長點向上發展,最終在穗部表現癥狀。
小麥腥黑穗病病株較健株矮,分麋多。病穗短而直;顏色較深,開始為灰綠色,以后漸變為灰白色。穎殼外張,露岀病粒。病粒短肥,外包一層灰褐色薄膜,里面充滿黑粉(冬孢子)。病粒內的黑粉有一種腥臭味。小麥脫粒時,病粒破裂,冬孢子飛散黏附在種子表面,或者在糞肥、土壤中長期存活,傳播為害。因此,其傳染源為種子、糞肥和土壤。小麥播種后發芽時,病菌孢子也萌發產生菌絲侵入幼苗,菌絲隨小麥植株生長;最終破壞籽粒,形成病粒(菌瘦)。
小麥稈黑粉病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發病,但拔節之后癥狀明 顯。發病部位主要在小麥稈、葉鞘和葉上,少數發生在穗部,病部初表現灰白色條紋,逐漸隆起,顏色變深,最后表皮破裂,散出黑粉(厚垣孢子)。病株矮小,分藥多,葉卷曲,多數不抽穗而枯死,少數能抽穗,但穗卷曲,不結實,或結實但籽粒秋瘦。病殘體落入土壤,或少量混入種子和糞肥,成為來年的侵染源。小麥播種出苗時。病菌孢子萌發侵入芽鞘,進入生長點,隨小麥生長進入植株各部分,次年春季表現癥狀。

1. 搞好檢疫
留用無病種子,把好種子帶菌關。
2. 農業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實行水旱輪作,調整播期,適當淺播,不用 病殘體滙肥等措施,都可減輕發病。
3. 藥劑拌種
利用內吸性殺菌劑拌種,無論對種傳、土傳和糞肥傳播的黑穗病都有很好的防效??捎?0%粉銹寧乳油按種子量的0. 15% 拌種,或用15%三哩酮可濕粉按種子量的0.2%拌種,或用 12.5%烯哩醇WP按種子量的0.3%?0.5%拌種,或用20%萎銹靈按種子量的0.2%?0.3%拌種,然后正常播種。但必須注意控制用藥量,以免影響出苗。